铭记性信息作为预期抗逆力:探索铭记性信息、传播抗逆力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标题:

Memorable Messages as Anticipatory Resilience: Examining Associations among Memorable Messages, Communication Resilience Processes, and Mental Health

 

作者: 

Kai Kuang(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Zhenyu Tian (美国伍斯特学院)

Steven R. Wilson (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

Patrice M. Buzzanell (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

 

期刊:

Health Communication该期刊为健康传播领域旗舰刊物SSCI Q22021影响因子为3.5,旨在关注如医患(或患者家庭)的互动、健康卫生运动、在线健康信息、健康促进、健康公共关系和老年健康等问题。

 

在线发表日期:

20211028

 

 

研究概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令人难忘的语句和信息往往与希望情绪有关,可以在经历破坏性事件之前引发预期的抗逆力,并且缓冲消极经历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然而,铭记性信息参与抗逆力建构的过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之前的文献和非西方语境中未得到充分研究。

 

铭记性信息理论(Theory of memorable messages , ToMM; Cooke-Jackson & Rubinsky, 2018)认为,铭记类信息的重要属性在于其信息的影响意义,而不是呈现形式或具体内容。而这类信息或语句(例如,“阳光总在风雨后”、“船到桥头自然直”等难忘金句)往往会引发人们所期望的挑战和克服苦难的能力,即抗逆力。在本文中将铭记类信息(或语句)所带来的期望抗逆力划归为助推力(agency)和克服方式(pathways)两个维度。

 

而抗逆力传播理论(CTR可以作为这种铭记信息触发个体抗逆力作用机制的解释性框架。个体的传播抗逆力过程可以涵盖接续抗逆力(continuity例如维持惯例、确认身份标签、维护/使用交际网络、采取有效行动)和转换抗逆力(change例如制造新常态、重构事实、使用幽默)两个方面,其在缓解个体遭遇困苦后的消极心理和复原常态生活中发挥重要的过程作用。

 

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本研究招募了262名中国成年人,通过询问挫折经历、回忆铭记性信息/话语,测量其抗逆力过程和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变量探索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在参与者所经历的困难当中,超过50%以上(57.6%)来源于新冠疫情相关的个人失业、隔离等;其中还涌现了一些如高考失败,父母养老经济困难等中国语境式挫折。至于参与者回忆的铭记类信息,多为汉语单句,内容形式上多采用直接命令式和收益框架(gain framing)。

 

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见下图):由铭记信息引发的期望抗逆力(助推力和克服方式)与接续抗逆力和转换抗逆力过程呈正相关关系;针对人们的心理精神状态,接续抗逆力过程与抑郁、压力和焦虑状况呈负相关;而针对人们的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接续抗逆力和转换抗逆力过程都与其正相关。针对人们感知到的生活意义(meaning in life),接续抗逆力与其产生正相关关系,但转换抗逆力与其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针对人们的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即转换抗逆力与其产生正相关关系,但接续抗逆力与其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对于抗逆力过程的中介效果,本研究发现铭记信息引发的期望抗逆力激活了接续抗逆力过程,即使在遭遇苦难后,也转而有效促进了人们更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但对于心理健康和生活意义作为结果变量时,转换抗逆力过程的中介效果并不显著;但针对创伤后成长,转换抗逆力过程具有显著的中介效果,但接续抗逆力过程并没有;对于生活满意度而言,两种抗逆力过程的中介效果都不显著。

 

研究结果为铭记性信息和抗逆力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重要意义,也为培养心理抗逆力、促进积极的适应、学习和反思生活中的新挑战和困难,以及减轻破坏性事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沟通策略提供了实践启示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80/10410236.2021.1993585

 

首页    最新成果    铭记性信息作为预期抗逆力:探索铭记性信息、传播抗逆力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